时间:2022-11-30 03:29:40 | 浏览:1538
通过链上资源共享、片际优势互补、学生发展同频、教师培养同步“四维一体”模式,实现教师研培一体化、学生培养多样化、考核评价综合化……自2022年初被教育部确定为全省首批且哈市唯一的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先行创建区后,平房区以教育高质量均衡发展为主线,创新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纵横交织的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4+N”全链条协同育人体系,依托“三区”叠加优势,赋能教育跨越式发展。
创新育人理念,
抓牢全面育人“根本点”
秉承科技育人与德、智、体、美、劳有机结合的教育宗旨,今年以来,平房区充分发挥“三区融合”“产教融合”“家校融合”优势,将凸显科技特色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共同底色,依托区别产业集群发展优势,在全市领先创建10余家学生科创研学基地,以科技、研学、家校共育三大支撑,促进大德育计划扎实落地。
目前,平房区各中小学智能机器人教室已率先实现全覆盖,无人机驾照培训教师人数占比全市最高。各中小学同时大力开展冰雪特色教育,借助区域独有的“三馆一园”训练基地优势,广泛开展冰球、冰壶、冰盘等特色体育项目,冰雪运动在全区全面开花,目前已拥有10所冰球基点学校,全市占比最高。
创新智慧教育,
握稳现代教育“方向盘”
科技引领未来,创新驱动发展。为打造“智慧校园”特色项目,平房区教育局组织各校校长、一线教师与技术专家共同进行深入调研,重点从平台体系搭建、资源体系整合、教学及管理应用、教师信息素养提升、多角度评价体系五个方面进行深入探索。
同时,开展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尝试,聚焦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教学中的深度应用。2022年8月,平房区共有19名教师在全省基础教育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项目赛事中取得佳绩。其中,特等奖3人、一等奖9人、二等奖7人。
创新用人机制,
激活教育发展“原动力”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平房区制定了《平房区基础教育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实施方案》,通过创新与发展先进区建立“教育联合体”战略合作关系,实现跨区域引进优秀高端人才及优质教育资源。
平房区深入推进“三名工程”,建立了全链条、全学科专家型教育科研队伍,将现有的18个“三名”工作室和10个学校名师工作坊全部提档升级,并在专家团队指导下,对已取得的78项国家和省市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分类打包,使之转化为课堂实效。
为实现教师研培一体化,平房区推出从不同层面、采取多种方式,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分类交流轮岗机制。链内以点带面,以领航式交流、命题式交流、送教式交流等方式,推进区域内不同层面的教师创新发展,共同提高;区内结构调整,以助力式交流、改革式交流、捆绑式交流等方式,全面推动区域教师结构优质均衡。
创新教育评价,
赋予提质增效“新引擎”
为建立健全一体化办学和学区管理评价机制,平房区出台《平房区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实施方案》,通过智慧教育系统,对教育过程进行增值性评价,通过引进第三方,对高效课堂、三名工程、文化建设进行综合性评价,课堂上注重学生学习过程性评价“提质增效”,确保学校育人质量全面提高。
在质量监测中,新疆一校推出“五星”乐学游历、友协二校推出“闯关之旅”、保国四校推出“智慧谷一日游”……平房区各小学纷纷在以儿童发展性评价为导向的综合性评价改革方面纷纷做出创新尝试。其中,保国四校的《典范少年成长评价体系》被教育科学出版社编入《立德树人落实机制研究丛书》。
“为加快一体化办学步伐,平房区积极推动名校优质教育资源的合理输出与共享。其中,100中学和平房小学已实施整体办学,建成全市首家生态农业劳动教育学校,实现了‘五育并举’的有效落地。”平房区教育局局长李文慧说,展望未来,平房区将进一步完善“4+N”全链条协同育人体系,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在优质均衡创建工作的紧要点上连续攻关,在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点上集中发力,打造平房教育新高地。
来源:哈尔滨新闻网
高琳 记者:梁可心
编辑:马云鹏
五中全会公报明确指出,“要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全面促进消费,拓展投资空间”,如何进一步推动消费升级,释放国内消费潜力,将是十四五期间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战略基础,在其中,以信用卡为代表的消费金融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过去五年,南宁全面落实强首府战略,一直奔跑在创新路上,用“新”实现高质量发展。让适宜的种子在适宜的环境中开花结果,南宁努力让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过去五年,南宁交出了一份高质量发展的漂亮“答卷”。
农生文还详细了解南宁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情况,强调要积极做好我市轨道交通相关规划和项目策划等工作,争取国家和自治区更多支持,不断提升城市轨道交通覆盖面和服务品质,更好满足市民高质量出行需求。农生文强调,要高效推进轨道交通项目建设,科学调度、优化工期,推动规划项目早日开工建设、投入运营。
其中助企纾困重点支持3类:由成都市会展企业举办的线上、线上线下一体市场化展会项目,经认定后,按照实际投入的40%给予最高不超过50万元补贴;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副会长、广东会展组展企业协会会长、广东省会展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刘松萍教授做了题为《标准化是会展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的主题分享。
8月16日,川观新闻记者从成都市农业农村局获悉,成都刚刚出炉的《打造更高水平“天府粮仓”成都片区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全面描绘了蓝图——未来三年,成都市耕地面积75%以上区域将建成“十化同步”的“天府粮仓”核心区。
根据《实施方案》,成都力争通过3年努力,提升建设1个十万亩粮油产业带、10个以上十万亩粮油产业园区、100个万亩粮经复合产业片(园)区,打造形成农田标准化、土地股份化、生产规模化、品种优质化、全程机械化、主体职业化、服务社会化、产品品牌化、管理数字化、效益多元化“十化同步”的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核心区。
新华社上海8月20日电(记者杨有宗)记者20日从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获悉,成立满3年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正在加快建设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和现代化新城。推动临港新片区在新起点迈出新步伐,上海市政府制定了《关于支持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加快建设独立综合性节点滨海城市的若干政策措施》。
在制造业方面,增长极功能显著增强,其中智能新能源汽车成为新片区首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张宏韬说,“面向未来,临港加快建设独立综合性节点滨海城市,上海将从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前沿产业集聚区、打造新兴产业改革发展的创新试验区、打造城市数字化转型的示范样板区三个方面重点支持。”
【经济界面】跑出高质量发展的“深圳速度”——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三周年观察光明日报记者 严圣禾 党文婷2019年8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从经济特区到先行示范区,尽管内涵更丰富、要求
南方财经全媒体 见习记者陈思琦 深圳报道 8月18日,深圳迎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三周年。三年前的今天,《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下发。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